简介:

    张树庭 1930 年9 月生于山西省原平市。是国际知名的真菌学家。 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 于1956年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深造。1958年获硕士及 1960年荣获博士学位。1966-67 任哈佛大学博士后。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澳洲国立大学,英国诺屯翰大学研究及执教。

张树庭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并兼任海洋科学实验室主任,中文大学理学院院长、理工研究所所长、香港生物学教学研究会副主席、香港微生物学会会长。1994年荣获英国官佐勋爵(OBE)。1995年10月退休,同年11月,因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及校务活动中成绩卓越,被中文大学授予荣休讲座教授名衔。

 

张树庭教授1990年以后,先后被山西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河北大学、西北大学及华中农业大学等校聘为客座教授,并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轻工业部食品发酵研究所、安徽省生物研究所、上海市食用菌研究所等单位聘为科学顾问。

 

张教授系国际热带地区菇类学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东南亚微生物学网香港联络中心的代表、东南亚微生物学网地区总部执行秘书,并先后当选为世界文学及科学院院士(1989)、伦敦国际生物技术学院院士(1990),国际微生物生物学联盟执行委员(1990)、国际生物技术学院院士(1991)、世界生产科学院院士(1992),美国世界技术网(WTN)院士,英国真菌学会荣誉终身会员(1990,国际蘑菇科学协会荣誉终身会员(1993)。1993年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署(UNIDO)委任为设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国际蕈菌生物技术服务中心”的首位主任,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2012)。

 

张教授的研究兴趣及著述范围主要在于真菌遗传学(Schizophyllum commune, Neurospora crassa, Phytophthora cinnamomi, Lentinulla edodes and Volvariella volvacea),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食用菇类特别是草菇、凤尾菇及香菇的生物学与栽培方面,曾出版21本专著,在各种科学杂志上发表200余篇论文,并担任国际热带地区菇类学会出版的《热带地区菇类通讯/杂志》主编,东南亚地区微生物学网出版的《微生物学通讯》编辑,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微生物资源中心及国际资源中心及国际微生物联盟出版的《微生物学及生物工程学世界学报》及国际药用蕈菌杂志编委等职。

 

张树庭教授热心于国内食用菌产业发展,1978年以来每年都在进行3-4次讲学和访问交流,在国际上考证并确定了中国草菇、香菇发源地的历史。推动了国内蘑菇、草菇、香菇乃至所有食用菌产业的发展。1994

教授将他數十年应用及收蕆的全部中英专业书刊无偿捐贈给武汉的华中农业大学。1988年获国务院“国际合作奖”。2004年获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2005年获世界蕈菌生物学及其产品学会“杰出研究工作家“”,2008 年获浙江省“西湖友谊奖”。2009 年获国家“友谊奖”。

 

张教授于199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荣休后,即移居澳大利亚首都坎培拉。曾任卧龙岗大学生物科学系访问客座教授,并先后多次担任联合国发展署(UNDP),在非洲及拉丁美洲多个国家的食用菌科学顾问。他是“足迹五大州,传授蕈菌学”的科学家。近年来,张教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把国际蘑菇组织的会议推荐到中国来举办,扩大中国食用菌产业及科研在国际上的影响。


2015年02月05日

吕作舟

上一篇:

下一篇:

张树庭

添加时间:

Powered by